文化桐城

文化桐城

首页>>文化桐城

关于桐城古籍文献整理的一点建议

发布日期:2020-04-07     来源:      点击:2287

目前,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有意支持桐城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工作。我认为,这是件大好事,古籍文献是桐城文化的重要载体,开展点校出版工作,能够充分挖掘桐城文化,引起各领域专家学者重视和研究热情,有利于桐城文化的传承弘扬。但也要看到,基金会才开始起步,桐城本地古籍整理人才也有限,必须着眼长远,节约利用资源,最大程度发挥文献、人力、财力效应,以求将这项工作长期有序开展下去,形成桐城本土的文化品牌。为此,提三点建议:

一是立足地域文化,避免与学术界重复劳动。目前,桐城派作家文集、桐人诗集等已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,今后还将更加热门,相应的古籍整理也正有计划推进,也有出版资金支持。我们在选择拟整理的书目时,应该有意识地避让,避免与学界重复劳动。建议聚焦桐城地方史料文献,做学界暂时不感兴趣、不愿着力的事,以差别化地、更大范围地挖掘和展示桐城地域文化。比如,方学渐《桐彝》、王雯耀《全桐纪略》、方海云《家园记》(曾有期刊整理连载过,未出单行本)、《桐城北乡丰备会志》、《永惠仓源流记》(桐城档案馆藏)等,都可以列入优先考虑书目。

二是立意长远规划,争取发挥整体规模效应。桐城文化博大精深,相关研究也都分门别类开展,与之相应的,古籍文献整理也可有意识地做成专题丛书。这样就会有个长期规划,步步推进,发挥整体效应,避免零星整理、东一榔头西一棒。比如,桐城的地方文献史料就可以做成丛刊,不局限于收录桐城图书馆的馆藏古籍。再比如,收录整理明清时期桐城女作家的诗文集,做成桐城闺阁诗文集汇编,像方维仪、方孟式、左如芬、姚含章、吴坤元、张令仪、左北堂、吴芝瑛等,都有别集存世。另外,各大姓的家集丛刊,也非常值得考虑,这在外地也有先例,比如南通范氏诗文汇编。桐城张方姚马左等大姓的著述如果各自汇编,都将蔚然大观,远在南通范氏之上,这件事相信各姓企业家也乐于捐资襄助,进一步扩宽出版资金来源。

三是立根桐城本土,培养一批桐城文化志愿者。古籍整理过程,就是桐城文化朝圣之旅,会让整理者加深对桐城文化的理解,增强自豪感和凝聚力。考虑学术界人士都有各自研究任务,时间、精力有限,建议从桐城党政机关干部、语文等学科教师、各家族修谱骨干中考察和挑选志愿者,综合考虑学力、时间、精力等因素,分配点校任务,适当给以报酬,定期组织培训交流活动,不断提升能力水平。这支队伍立根桐城,但不局限于桐城,在外桐城籍人士、热爱桐城文化的外地人士都可以吸纳进来。这样一批人聚集起来后,对桐城古城保护、文艺创作、文旅开发等其他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,都将是个不小的促进。

想法不够成熟,欢迎大家批评指正。